【原题呈现】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漓江文学奖得主刘楚昕在获奖感言中动情地说:“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,但回头想想,都是传奇。”这句话引发了广泛共鸣。现实中往往如此:有人身处“传奇”而不自知,只道是寻常;有人深陷困厄,步履维艰,不敢想象未来能成为“传奇”。
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?请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 800字。
【审题指导】
本次作文题由漓江文学奖得主刘楚昕的一句话引出,核心探讨“痛苦”与“传奇”之间的辩证关系,并延伸出两种现实人生状态,旨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审视、理解并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一、审题:精准把握材料内涵
核心句解析:“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,但回头想想,都是传奇。”这句话是题眼,包含两个层面:
前提“痛苦”。材料承认人生中客观存在的艰难、困厄、挣扎与不幸。这是“传奇”的起点和底色,不能回避。视角与结论“回头想想,都是传奇”。这揭示了“传奇”并非与生俱来或显而易见,它需要一种“回望”的视角。这种视角带有时间的沉淀、情感的升华和认知的深化,能够将曾经的苦难转化为一种独特的、有价值的生命叙事。
现实情境补充:材料进一步通过两种人,将抽象哲理具象化,深化了矛盾,也拓宽了写作空间。
“身处传奇而不自知,只道是寻常”这指向一种“后知后觉”或“身在福中不知福”的状态。它提醒我们,传奇不仅指宏大的苦难,也可能指那些被我们忽略的、平凡而珍贵的日常。幸福、安稳、爱与陪伴,在当时看来寻常,但回望时亦是生命中的传奇篇章。这为立意提供了“于寻常处见传奇”的角度。“深陷困厄,步履维艰,不敢想象未来能成为传奇”这指向一种“当局者迷”的困境。当人被痛苦淹没时,视野会变得狭窄,失去希望,无法预见未来的可能性。这为立意提供了“于困厄中铸传奇”的角度,强调信念、坚持与行动的重要性。
二、立意:确立深刻中心论点
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,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确立立意:
核心立意:论“痛苦”到“传奇”的转化机制。
这是最直接、最深刻的立意。重点论述“痛苦”本身并非传奇,而是传奇的“原材料”。转化需要三个关键要素:
时间的距离时间能抚平伤痛,沉淀情感,让人获得更客观、更宏大的审视视角。精神的升华个体需要具备反思、内省和赋予意义的能力。是将痛苦视为创伤,还是视为成长的磨砺,决定了其最终的价值。行动的回应面对痛苦,是沉沦还是抗争?积极的行动与坚韧的意志,是将痛苦“淬炼”成传奇的必要条件。中心论点示例传奇并非天赐,而是人在时间的熔炉中,以坚韧为薪,以反思为火,将痛苦的原石锻造成的生命勋章。
拓展立意一:论“发现”与“创造”传奇的双重智慧。
结合材料中的两种人,我们可以将立意从“痛苦”扩展到更广阔的人生体验。
发现传奇针对“只道是寻常”。论述要珍惜当下,培养感恩之心与审美眼光,在平凡的烟火气、在日常的点滴温情中,发现并体味那些正在发生的“微小传奇”。创造传奇针对“不敢想象”。论述要树立长远眼光,在困境中保持希望与信念,通过不懈奋斗,主动将当下的困厄书写成未来的传奇。中心论点示例人生智慧,在于既能俯身拾起寻常日子里的珍珠,也能昂首将困厄的荆棘编织成未来的桂冠。
拓展立意二:论“传奇”的本质是生命的独特叙事。
此立意更具哲学思辨色彩。探讨“传奇”的真正含义。它不是指功成名就的世俗标准,而是指个体生命独一无二的故事性。
每个人的生命轨迹,因其独特的经历、情感和思考,本身就是一部不可复制的“传奇”。痛苦与寻常,都是这部传奇中不可或缺的情节,共同塑造了丰满的人格。“回头想想”的过程,就是一个人为自己“作传”的过程,是赋予生命以意义和连贯性的精神活动。中心论点示例真正的传奇,不在于外界的评判,而在于个体能否以回望的笔触,将自己生命中的痛苦与寻常,串联成一部独一无二、意义自足的叙事长诗。
总结:本题的核心是引导考生建立一种积极、辩证、富有历史纵深的人生观。无论选择哪个立意,都应紧扣“痛苦/寻常”与“传奇”的转化关系,融入“回望”与“前瞻”的视角,并结合具体的人生事例或文化现象进行论证,从而写出有深度、有温度的文章。
【佳作展示】
于寻常处见传奇,于困厄中铸传奇
漓江文学奖得主刘楚昕的感言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心湖:"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,但回头想想,都是传奇。"这句话道破了人生的辩证法——那些让我们辗转反侧的痛苦、那些被我们视作寻常的日常,或许都是时光精心编织的传奇篇章。只是有人身在传奇中而不自知,有人困于当下而未见传奇,唯有以回望的视角与穿透的眼光,才能在生命的经纬中读懂传奇的真谛。
寻常烟火里,藏着未识的传奇
生命中的大多数时光,我们都在与"寻常"相处。清晨巷口的豆浆油条,黄昏时分的归家脚步,深夜书桌的一盏孤灯,这些琐碎的日常如同空气般自然,自然到让我们忽略了其中的珍贵。正如普鲁斯特在《追忆似水年华》中所写:"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,靠着回忆和幻想,许多意义浮现了,然后消失,消失之后又浮现。"我们总以为传奇属于惊涛骇浪,却忘了静水流深亦是生命的壮阔。
敦煌莫高窟的画工们,或许从未想过自己日复一日的勾勒会成为人类艺术的瑰宝。他们在昏暗的洞窟中,手持油灯,用矿物颜料在墙壁上描绘佛国世界。春去秋来,青丝染霜,他们只当这是谋生的手艺,是寻常的修行。然而千年之后,当后人看到那些穿越时光的飞天与经变画,看到的正是无数画工用生命书写的传奇。那些被时光尘封的寻常岁月,在历史的长河中淬炼成不朽的传奇。
困厄深渊中,孕育待铸的传奇
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困厄与痛苦是传奇最坚硬的基石。司马迁在《报任安书》中列举:"盖文王拘而演《周易》;仲尼厄而作《春秋》;屈原放逐,乃赋《离骚》;左丘失明,厥有《国语》;孙子膑脚,《兵法》修列;不韦迁蜀,世传《吕览》;韩非囚秦,《说难》《孤愤》。"这些圣贤在身处困境时,未必能预见自己的苦难将成为传奇的序章,但他们以"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"的执着,将困厄熔铸成传奇。
当代"敦煌女儿"樊锦诗,初到敦煌时面对的是漫天黄沙、洞窟濒危的困境。她住土房、喝咸水,用青春守护着千年壁画。在那些最艰难的日子里,她或许也怀疑过自己的选择,但正是这份"舍半生给茫茫大漠"的坚守,让濒危的敦煌重焕光彩。她的故事告诉我们:传奇不是天生的荣耀,而是在困厄中一次次咬牙坚持的印记。那些让我们痛彻心扉的经历,终将成为生命中最坚硬的铠甲与最闪耀的勋章。
回望与前瞻,皆是传奇的注脚
刘楚昕所说的"回头想想",实则是一种生命的觉醒。当我们站在时光的高处回望,会发现曾经的痛苦都已化为成长的养分,曾经的寻常都已沉淀为记忆的珍宝。正如登山者在登顶后回看来路,那些崎岖的山径、滑倒的伤痕,都成了征服高峰的传奇注脚。
但传奇不应只属于回望,更应在前瞻中书写。史铁生在《我与地坛》中写道:"命运的局限尽可永在,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。"他双腿残疾,却用笔尖在文学的世界里奔跑;他困于轮椅,却让思想在精神的宇宙中翱翔。他的传奇,不仅在于回望苦难时的释然,更在于面对命运时的不屈。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书写者,当下的每一份坚持、每一次突破,都在为未来的传奇埋下伏笔。
站在人生的渡口回望,那些曾经的痛苦与寻常,都已化作河床上的鹅卵石,被时光打磨得温润而闪亮。生命的传奇,不在惊天动地的壮举,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;不在一帆风顺的坦途,而在披荆斩棘的勇毅。愿我们都能以回望的眼光读懂过往的传奇,以前瞻的勇气书写未来的传奇,在寻常中发现不凡,在困厄中铸就辉煌,让生命在时光的长河中,绽放属于自己的传奇光芒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杠杆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